轉自公眾號 醫科院腫瘤醫院李峻嶺醫生
我們知道,手術以后患者會遭受不同程度疼痛的困擾,而這也常常是許多患者對手術心存恐懼的原因。
那么手術后的疼痛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?
手術創傷是一種傷害性刺激,它會使外周的傷害性感受器被激活(傷害性感受器就是傳遞痛覺信號的細小的感覺神經末梢)。局部組織受到損傷后,可以使人體對刺激的反應性增強(痛覺過敏),也可以引起一些致痛物質的產生和聚集,使損傷組織局部和損傷組織周圍(沒有損傷的部位)產生疼痛感覺。
當內臟的傷害性感受器被激活后,可以出現平滑肌痙攣、缺血和炎癥等,還可能引起皮膚上的牽涉痛。因此,手術后患者會出現的疼痛,可以是切口部位的疼痛(軀體痛),也可以同時兼有內臟的疼痛。一般來說,軀體痛有一定的局限性,表現為銳痛;而內臟痛則定位不明確,比較彌散。
手術的傷害性刺激和疼痛能引起患者神經內分泌的應激反應,其結果是導致水鈉潴留、血糖升高等過度代謝狀態,這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患者術后的康復。
神經內分泌的應激反應還是術后高凝狀態的主要因素。高凝狀態可以引起深靜脈血栓、心肌缺血、血管移植失敗等。未得到控制的術后疼痛還可以興奮交感神經,影響胃腸道功能的恢復。如果是上腹部和胸部的手術,疼痛可能影響患者術后深呼吸和咳嗽排痰,導致肺部并發癥。此外,急性疼痛若沒有得到較好的控制,也有可能轉為慢性疼痛。
常用的止痛方法有哪些呢?
1.口服止痛藥:那些在局麻下就可以完成的小手術,因為手術創傷較小,可以選用這種方法,這種止痛方法對病人的影響很小。
2.肌肉注射止痛針:這是常規的手術后止痛方法,用在那些手術以后需要繼續禁食禁飲的病人。優點是疼痛可以很快緩解并持續一段時間,止痛藥的一些副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自行消失或減退;缺點是如果手術創傷的影響較大,止痛作用減弱或消失后仍然會感到疼痛。
3.椎管內鎮痛:將止痛藥物單次或多次注入椎管內,使神經傳遞痛覺的信號被阻斷,這些神經支配的相應部位就能“不痛”或“少痛”。一次給藥可以維持一定的時間,多次給藥則需要將專門的導管留置在椎管內。
4.鎮痛泵止痛:這是借助“機器”(泵)進行自動或手動給藥的止痛方法。
鎮痛泵有靠彈性回縮給藥的機械泵,也有靠電腦設置數據的電子泵。
止痛方式可以完全由病人自己控制(PCA),也可以由醫師控制,還可以在醫師的控制下讓病人同時參與(醫師設置基本數據和安全模式,病人在安全模式下可以追加藥物滿足自己的止痛需要)。